环球直播TV 环球直播TV
环球直播TV 环球直播TV
英可瑞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日期: 2023-11-13

  电源是给电子设备提供电力的装置,由半导体功率器件、磁性材料、电阻电容、电池等元器件构成。中国电源学会根据功能效果,将电源分为开关电源、UPS电源(不间断电源)、线性电源、逆变器、变频器及其他电源。其中,开关电源是市场的主流电源产品。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类代码:C38)。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大类—“C382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中类—“C3824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小类的“智能高频开关电源”。

  据中国电源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开关电源市场规模达1832亿元。开关电源下游应用广泛,工业和消费领域需求占比大,由于具有功耗小、效率高等优点,2020年,开关电源以56%的市占率成为市场占比最高的电源品类,且已在小功率领域实现线亿元。

  公司主要是做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本的产品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电力、通信、冶金、化工、石油以及直流照明、激光设备等行业。

  ①行业数据: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继续延续稳步增长态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完成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市场占有率达到13.40%;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完成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完成销量为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市占率达到28.3%。从当前行业的增长趋势来看,2023年下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或将继续维持良好的增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先生预测,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需求高景气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来了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需求,结合政策支持,近年来充电桩建设情况持续改善,新能源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从始至终保持增长趋势。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1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达93.6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34.0万台,同比上涨89.9%;随车配建充电桩激增,增量达59.7万台,同比上升323.9%;截止2021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261.7万台,同比增加70.1%,充电总电量达111.5亿kWh,同比增加58.0%。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65.1万台,同比上涨91.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持续上升,增量达194.2万台,同比上升225.5%;截止2022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521.0万台,同比增加99.1%。2023年1-6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44.2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35.1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109.1万台,同比上升18.6%;截止2023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665.2万台,同比增加69.8%。

  据中国充电联盟预测:2023年国内充电桩市场增量预计达958.4万台。将新增340.0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届时,随车配建充电桩保有量达到681.2万台;将新增97.5万台公共充电桩,其中公共交流充电桩56.5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41.0万台,届时,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77.2万台,其中公共交流充电桩160.1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117.1万台。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长城证券002939)产业金融研究院数据统计:基于中国新能源发展状况与充电桩配套建设进程,对中国充电桩市场空间进行测算,预计2025年中国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达到729.12亿元,2022-2025年CAGR50.95%。其中,2025年公用直流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达564.12亿元,2022-2025年CAGR达55.04%;2025年公用交流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达44.97亿元,2022-2025年CAGR达35.82%;2025年私人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达120.03亿元,2022-2025年CAGR达35.22%。

  ②行业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2020年11月,国务院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0〕39号)从顶层设计上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逐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建议》(发改能源规〔2022〕5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于指导“十四五”时期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202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加气、加氢等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城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网络,“十四五”期间,预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600座以上,累计建成公共充电设施150万个。2022年8月,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电动重卡、氢燃料汽车研发及示范应用,加快充电桩建设及换电模式创新,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

  2023年2月,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并且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拟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3—2025年,旨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促进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快速换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应用,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健全有关政策和管理制度。要求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总和能源服务示范站。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深入推动交通领域电气化,快速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电气化,优先使用新能源车辆。大力推广家用电动汽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快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建议》,提出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这将有利于县乡充电场站建设,通过电价补贴改善充电桩运营商盈利性、积极性,提升县乡充电桩建设的经济性,带动三四五线城市充电桩量的高速增长。

  电力操作电源模块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电子元器件、磁性器件(变压器、电感、磁芯)、结构件、蓄电池等。下游主要为电力操作电源系统集成商,电力操作电源系统集成商面向最终用户进行销售,最终用户主要为电网、电厂等电力企业和钢铁冶金、水泥、石化和煤矿等非电力企业。

  根据国家能源局及国家电网统计:从电力输配来看,电网投资占比在“十二五”期间整体呈上涨的趋势,“十三五”期间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电网投资接近电源投资2倍,为近十年峰值。随后电网投资占比持续降低。2021年电网投资完成4951亿元,同比降低0.9%,较上年少投55亿元。电源投资连续升高,2020年电源投资占比超过电网,2021年占比继续提升,较电网多投资579亿元。“十四五”阶段,电网智能化、数字化,配电网建设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用电需求的迅速增加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等因素都倒逼电网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2022年,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开工进度,我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为5012亿元,同比增长1.2%。2023年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太阳能发电1349亿元,同比增长113.6%;核电359亿元,同比增长56.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054亿元,同比增长7.8%。

  2023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提出电网侧三步走的分阶段目标:当前至2030年,以西电东送为代表的大电网形态还将逐步扩大,分布式智能电网进入发展起步期;2030年至2045年,大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等形态融合发展;到2060年,电力与能源输送将深度耦合协同,并于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对外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2023年以来政策不断加码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根据国网董事长辛保安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国网投资额将超过5200亿元。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预计电网智能化将进入提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容。十四五期间,国网计划电网投资额2.4万亿元、南网计划电网投资额6700亿元,合计3万亿元以上,将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技术革新和自主研发,积极担当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技术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主动参与轨道交通中国高铁的自主研发和产品配套。20多年来,英可瑞产品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家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储能、轨道交通、工业4.0项目等科技发展和创新领域。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具备成熟稳定的研发技术团队、兼具质量优良和种类齐全等特点的高性价比产品、渠道多元且覆盖面广的营销网络、灵活高效且稳定可靠的售后服务体系、较高的业内认可度和行业知名度。公司的产品已长期稳定应用于各类项目,深受客户认可,在行业内有一定口碑,公司处于同行业前列。

  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求实、创新、互惠、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和“技术领先、团队合作、一流服务、客户满意”的企业理念,致力于成为电力电子行业领先的供应商及方案解决商。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电子行业领域中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业务定位于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核心部件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产品按应用领域划分,主要包括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及系统以及其他电源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新能源汽车、通信、冶金、化工、石油以及直流照明、激光设备等行业。

  公司的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产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电动汽车充电监控模块、电动汽车充电电源系统等。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通常划分为交流充电系统和直流充电系统。公司主要提供直流充电的核心部件及成套系统。直流充电系统,俗称“快充”,指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直流大功率电源的供电装置。直流充电系统主要用于公共场所,为电动汽车提供快充服务,包括新能源公共汽车、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物流车、新能源乘用车及新能源特种作业车等新能源车辆提供快速充电。

  公司电力操作电源产品主要包括电力操作电源充电模块、监控模块等核心部件及电力操作电源系统。电力操作电源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力、通信、冶金、化工、石油等行业,作为变、配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向控制、信号设备、测量、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控制负荷,以及事故照明及断路器分、合闸操作等动力负荷,不间断提供直流电源的设备。

  公司其它电源产品主要包括通信电源、电动汽车车载电源模块、逆变器电源、直流照明产品等。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信行业、电力行业等行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及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一直专注于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技术领先、团队合作、客户满意、服务一流”的经营方针,坚持技术营销、品质营销,行业营销,为细分行业市场提供核心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经营模式。

  公司产品分为标准品及定制化产品:标准化产品使得采购、处理、检查等工作流程常规化,实现产品长期自动化生产,促进管理的统一、协调和高效率;定制化产品是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差异分析,并集中现有资源条件进行的产品定制,使得资源配置更合理,客户与公司均可获得最大效益。公司实施产品开发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概念及需求分析阶段、项目立项及计划阶段、产品设计及开发阶段、中试阶段。坚持自主研发的道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并形成及掌握业内领先的核心技术,推动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

  公司的采购流程主要是竞争性谈判的形式,采购部发出采购信息文件、供应商按采购文件要求编制初步应答文件,随后采购部与供应商进行一轮或者多轮谈判磋商直至最后签订采购合同。

  公司建立了供应链体系,主要依据公司生产计划、市场预测、客户订单等情况进行合理预计,下达采购订单。采购订单经供应商确认后组织生产、送货。仓库根据采购订单及送货单对进料进行检验并对检验问题进行反馈处理。对进料组织检验合格后办理正式入库;针对进料不合格,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经与供应商沟通后,办理退换货等手续。

  公司自主组织生产,主要采取客户订单与预测需求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往期销售数据分析,围绕客户需求,以订单为导向,按照客户要求的性能、管理特性、产品规格、数量和交货期组织生产。目前,软件烧录、整机装配、产品测试、老化及检测等环节均为自主完成,PCBA等工序采用部分外协加工的方式生产。品质部对产品品质进行全面管控。

  公司采取直销方式。直销模式可以减少公司与用户沟通的中间环节,与订单式生产形成配套,使公司及时、客观地了解市场动态;同时,直销模式也有利于客户资源管理、技术交流、订单执行、交付实施、货款回收等业务的开展。

  在客户开发与维护方面,公司根据产品应用领域对该领域里的潜在客户实施专业跟踪,公司销售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跟进,了解客户需求,及时提供公司产品和服务;同时,销售人员定期向客户了解并反馈产品的使用情况,持续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并及时提供新产品信息。公司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销售覆盖体系,与原有客户形成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新开拓客户持续增长。

  ①政策发力电网、充电桩等建设,各地支持措施陆续出台,各类规范标准逐步完善

  2023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提出电网侧三步走的分阶段目标:当前至2030年,以西电东送为代表的大电网形态还将进一步扩大,分布式智能电网进入发展起步期;2030年至2045年,大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等形态融合发展;到2060年,电力与能源输送将深度耦合协同,并于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2023年2月,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拟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3—2025年,旨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促进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快速换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应用,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健全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要求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总和能源服务示范站。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深入推进交通领域电气化,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电气化,优先使用新能源车辆。大力推广家用电动汽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这将有利于县乡充电场站建设,通过电价补贴改善充电桩运营商盈利性、积极性,提升县乡充电桩建设的经济性,带动三四五线城市充电桩量的高速增长。

  公司深耕电力电子行业多年,依托于稳健的运营团队、优秀的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以及丰富的市场及客户资源,秉承“求实、创新、互惠、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和“技术领先、团队合作、一流服务、客户满意”的企业理念,在目前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实施产品升级,在产品的功率密度,适应环境要求、输出功率范围等性能指标进行优化,持续推出新一代满足市场迫切需求的产品,着力部署直流快充领域,紧抓高效、安全、便捷的理念,推出“一桩多充”及完善柔性充电系统解决方案,为建设大功率直流充电场站提供优质的建设方案及产品。着力打造电力电子行业领先供应商及方案解决商的多元创新驱动品牌。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从创立初期始致力电力电子行业,经过持续积累,公司的研发、销售、供应链管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和关键技术人员保持稳定,业务模式没有发生重要变化。通过不断持续创新,紧盯市场动态,贴近客户需求,推出新品,大力开拓市场,推动公司的业绩增长。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业务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技术进步快,客户需求具有定制化、多型号的特点。公司历来重视技术研发,并保持一定的前瞻性,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及时提供新产品,进而抢占市场先机。在智能高频开关电源领域里,具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和可持续研发能力。公司对技术研发持续高投入,公司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组建了优秀的技术开发团队。主要核心技术团队人员自公司设立之初就进入公司工作,技术团队稳定,且不断增加新的骨干人员。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研发投入2637.32万元,占营业收入20.72%,去年同期年研发投入2429.35万元,占营业收入16.38%。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比同比上升4.34%,主要系报告期内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包括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研发人员共132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24.67%。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拥有多年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经验。

  公司所处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呈现新产品价格较高、毛利率较高的特点,然而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和竞争者的加入,供给迅速增加,产品价格下降较快。鉴于该行业特点,公司需具备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公司在多年经营过程中,较为注重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和联动。首先,公司拥有一批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并协助供应商改进制造工艺,从而提高采购效率,控制采购成本;其次,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采购规模的扩大,规模化采购有利于原材料采购价格的降低;再次,公司通过研发及合理的工艺设计,在部件小型化、标准化方面取得良好进展,降低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最后,公司地处深圳市,本地电力电子原材料配套成熟,也有利于公司采购成本的降低。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质量和客户优先的理念,在满足客户需求、售后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公司核心技术保证了产品的高效率、高可靠性,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产品种类齐全,售后体系完善,能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所需产品,能在最快时间提出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英可瑞”产品在客户中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公司良好的产品质量、持续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为公司赢得了良好口碑,公司积累了较多的优质客户,合作关系稳定,为公司新产品获得订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采购公司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产品的部分客户是原有电力操作电源的客户。

  公司一直秉承“求实、创新、互惠、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及“技术领先、团队合作、一流服务、客户满意”的企业理念,拥有专业过硬、稳定的管理团队,以及经验丰富的研发人才。同时,公司逐步建立行业内有吸引力的薪酬分配机制,完善公司各岗位的考核机制,让员工爱岗敬业、发挥才能,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向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国家“十四五”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前景广阔。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新兴产业尚在快速发展中,发展方向与成果尚存在不确定性,产业政策仍处于调整及完善阶段。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进一步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这一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盈利水平。公司将及时掌握行业政策动向,根据政策变化,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加快新产品的市场推广。

  原材料成本是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率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报告期内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市场价格变动明显,公司未来存在因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毛利率下滑而引起盈利下降的风险。同时,公司还存在极端情况下关键物料原材料供应紧张,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公司将采取多种手段来积极应对上游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对公司毛利润冲击的影响。

  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充电设施领域,吸引了众多厂商争相进入,公司面临的竞争势必加剧,上游电子原材料、包装材料等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毛利率有直接影响。如果不能持续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必然会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公司将继续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坚持产品、经营模式及管理的创新,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保持公司产品毛利率的稳定。

  伴随着充电行业的逐渐成熟,充电桩的发展方向由最初的建设端向质量更高的运营端转移,在技术、市场、盈利模式上产生大的变革,充电桩市场向集中化迈进,电动汽车充电电源行业已进入行业洗牌加剧阶段;另外,电力操作电源产品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市场格局的基本形成,客户更加关注产品的稳定性。对此,公司将持续加大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及系统、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及其他电源产品的开拓力度,努力拓展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产品往系列化、整体解决方案方向发展,实现产品技术领先和差异化战略,并努力提供一站式系统服务,提高产品和业务的附加值。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公司所处行业也必将随其发展而不断进行产品以及技术更新。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坚持自主创新,由于技术转化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若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存在不能如期开发成功、开发新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新产品开发滞后于竞争对手等问题,将无法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潜在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把握互补行业之间的宏观动向,立足于市场,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并齐,注重研发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以确保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主要客户多为成立时间较长、国网下属公司、新三板挂牌或上市公司,或具有良好资信实力的新能源企业,信誉较良好。公司会依据会计政策、财务规章制度等相关规定,及谨慎性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或发生坏账,将可能出现困难而影响公司发展,同时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情况。公司一方面将制定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会审慎选择合作伙伴和客户。对客户的资金实力、信誉度、双方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安全及时收回货款,最大限度的降低坏账风险;另一方面,公司会加大针对销售货款的催收考核力度,加强对账期较长的应收账款的催收和清理,做好资金风险控制,努力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同时,也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

  报告期内,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较好地适应了公司规模的扩张,有效保障了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且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并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于2017年11月上市后,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和对外投资等的开展,公司的管理跨度越来越大,这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与协调能力,以及公司在文化融合、资源整合、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的人员规模也将增加,公司面临的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若公司在治理结构得不到持续优化,引进人才的进度未如期达成,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公司将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规范公司运作体系。

  结合深圳周边电力电子产业集聚的特点,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公司的生产模式涉及到部分的外协加工。报告期内,公司的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产业化项目投入使用,逐步扩大了公司产能,也对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严峻的国际大环境之下,公司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结构,一方面优化供应商质量,对原材料产品加强质量把控,另一方面将原材料生产地、供应及时性纳入相关考虑因素。同时,公司对于常规原材料以及关键原材料有针对性的制定生产和采购的供需预期,争取将对供应链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降到最低。

  专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 加强数据治理要战略先行 大中小银行对生成式AI的需求具有差异性

  两大巨头澄清合并传闻,“牛市旗手”集体跳水!卫星互联网震荡走高,多股获机构关注

  公安部就《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